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bob官方网站首页

海鲜诱惑(2)

发布时间:2024-05-18 10:45:14 来源:bob官方网站首页 丨 浏览次数:46次 丨 字号:bob官方网站首页

  渔业在国外被视为是一种工业,英文称之为Fishing Industry。但在中国,渔业却被认为是属于大农业范畴的,这才有“农林牧渔”的说法。

  工业的特点是产能可计划,产量可预期,产值力争逐年增长。用这个标准来衡量,全球渔业曾经历过一段辉煌的时期,但最近这20多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,情况不容乐观。联合国粮农组织(FAO)每两年出版一份《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》(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)报告,2016年的报告7月份刚刚出版。根据这份报告,1950年是全球大规模机械化捕鱼的元年,当年全球海洋捕捞业的总产量还不到2000万吨,但此后开始了一段长达40年的高速增长阶段,80年代末期首次超过了8000万吨,但此后便一直在这一个数字附近波动,整体水平停滞不前。比如1996年的全球海洋捕捞总产量曾经冲到过8640万吨的历史最高位,但此后却又逐年下跌,2010年甚至跌到了7700万吨。2014年这一个数字有所回升,达到了8140万吨,但仍然低于历史最高水平。

  这个跌幅看似不大,但是按照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(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)的丹尼尔保利(Daniel Pauly)教授的说法,真实的情况远比FAO估计的更糟。他和同事在2016年1月出版的专业科学期刊《自然通讯》(Nature Communications)上发表文章指出,因为各国上报给FAO的产量数据不准确,1996年高峰时的全球捕捞量实际上应为1.3亿吨。随着FAO对统计数据的精确性要求越来越严格,2010年的7700万吨倒是十分准确的,因此全球渔业总产量的实际下降速度远比FAO估计的要大很多,最近这20年几乎是坐着过山车一路狂跌,而不是像FAO报告数据显示的那样只是走了一段下坡路而已。

  如果仅仅是产量降低倒也没什么,问题就在于这期间全球渔业的生产性投资却一直在增长。根据《渔业危机》(The End of the Line)一书的作者、英国《每日邮报》资深环境调查记者查尔斯科洛瓦(Charles Clover)所做的统计,全球海洋渔船的捕捞能力一直在增长,目前的水平可以把全世界所有的海鱼捕捞4遍。其中,延绳钓鱼部分每年新增14亿个鱼钩,新增鱼线圈。网捕部分也在不停地扩张,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渔网已能装得下13架波音747客机了!

  那么,作为大农业一部分的渔业怎么样呢?农业(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畜牧业)的特点是画地为牢,靠资源吃饭,从业者往往收入不高,必须享受政府补贴。按照这一个标准来衡量,渔业同样面临严重危机。

  先看地。畜牧业需要优质牧场,渔业同样需要优质渔场。根据FAO公布的数据,全球海洋渔场有20%已经彻底崩溃,几乎打不出鱼了;20%的渔场严重退化,几近崩溃,必须立即停产才有机会挽救;另有40%的海洋渔场已达到了捕捞上限,再也无法增加产量了;剩下的20%渔场要么因为种种原因尚未遭到破坏,要么正处于修复阶段,必须假以时日才能重新被开发。

  再看资源。FAO把可捕捞海洋鱼类种群分成可持续和不可持续这两个类型,前者指的是捕捞量小于或者等于再生量,能够继续捕捞而不至于影响产量;后者指的是捕捞量大于再生量,如果继续捕捞下去的话,产量只会慢慢的低,必须立即大幅度减少捕捞量,甚至完全停止捕捞才有机会恢复种群。FAO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处于可持续状态的种群数量占可捕捞海洋鱼类种群数量的比例从1974年时的90%下降到2013年的68.6%,也就是说,目前的全球海洋中有31.4%的鱼类种群正处于崩溃的边缘,再不出力拯救就完了。如果从增产的角度来看,有90%的海洋鱼类种群捕捞量已经不能再增加了,只有10%有增产的潜力。

  总之,目前的海洋渔业既缺少优质渔场又缺乏优质资源,总产量停滞不前的状况似乎已经非常困难改变了。

  海洋是很多穷人谋生的地方,这一点和全球大部分农田的定位非常相似。目前全球每7个人当中就有1人需要靠吃鱼获得每日所需的蛋白质,“粮食安全”的概念在渔业里同样适用。不过,中国人历来重视传统的种植农业,渔业相对而言没那么发达。中国的渔业总产值还不到农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,在“农林牧渔”这个中国传统的排名体系中敬陪末座。而且这个占比在最近一段时期年年在下降,最近这10年一共下降了一个百分点,从2001年的占比10.75%下降到2012年的占比9.73%。

  有趣的是,中国人同时又是出了名的爱吃鱼,尤其是海鲜,更是很多中国人的最爱。据FAO统计,2013年中国人均水产品(包括河鲜和海鲜)占有量高达37.9公斤,比1993年时的14.4公斤增长了150%,相当于每年平均增长5%左右。相比之下,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2013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26.8公斤,比中国少十几公斤;发展中国家这一个数字为18.8公斤,只是中国的一半。

  还有一个算法很能说明问题。如果不算中国的线年世界人均鱼类消耗量为15.3公斤,算上中国则为19.7公斤,中国人把全球人均水产品消耗量提高了29%!

  人均消耗量大,再加上中国人口多,使得中国的水产品总消费量高居世界第一位。全球四分之一的鱼都是被中国人吃掉的,总的消耗量比排名第二到第十名的国家加起来都要多。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,总产量高达6500万吨。如果只看海洋的话,中国拥有全世界顶级规模的海洋捕捞船队,现有各类海洋捕鱼船19万艘,捕捞能力世界第一。但因为爱吃海鲜的中国人太多了,海鲜还是不够吃。更糟糕的是,中国近海渔场捕捞上来的海鲜品种慢慢的变少,个头也慢慢变得小,真正好吃而且个头大的海鲜几乎都是从别国的海域捕捞来的,价格相当高,老百姓越来越吃不起了。

  换句话说,海鲜正在变成一种奢侈品,越来越难以登上普通中国人的餐桌了,这一点和全球趋势非常相似。

  幸运的是,渔业的衰退只是特例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贸易的开放,在绝大部分国家里,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在进步,老百姓的生活品质逐年提高,甚至提高的速度也慢慢变得快。那么,为什么独有渔业逆着潮流,不进反退呢?答案就在于渔业本质上既不属于工业也不属于农业,而是一种狩猎行为。捕鱼者捞上来的海鲜不是什么“产品”,而是野生动物。

  人是万物之王。如果人类真的用心去捕杀,没有一点一种野生动物能够幸免,海洋中的野生动物们自然也不例外。

  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三联生活周刊”、“爱乐”或“原创”来源之作品(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),未经三联生活周刊或爱乐杂志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;已经本刊、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一定要标注明确“来源:三联生活周刊”或“来源:爱乐”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刊、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
  三联生活周刊 由中国出版集团下属的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主办,是一份拥有非常良好的声誉,在主流人群中存在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杂志。

  三联生活新媒体整合旗下三联生活周刊、移动客户端(三联中读APP),秉承倡导品质生活的理念,提供优质新媒体内容与服务。